您的位置:文章正文

巨丰投顾:从“炒概念”到“算业绩” 科技股价值重估的拐点已至!

加入日期:2025-3-13 11:42:48

  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3-13 11:42:48讯:

  从“炒概念”到“算业绩” 科技股价值重估的拐点已至!

  3月以来,市场震荡整理,科技股分化已然开启。尽管科技股行情依旧是市场主线,但在多方因素的支撑与提振下,其节奏正逐步从单纯的“炒概念”向注重“算业绩”转变,科技股价值重估的基本面拐点或已悄然来临!

  1、分化信号:概念退潮,业绩唱戏
  2025年以来,AI 等科技股在资本市场中经历了从狂热到理性回归的过程。在前期概念炒作阶段,市场对AI概念热情空前高涨,大量资金涌入沾边AI概念的公司,股价脱离实际业绩大幅飙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非理性繁荣难以持续。自2025年1月20日 DeepSeek - R1大模型发布后,A 股和港股的科技板块虽一度大涨,但随后部分科技股出现回调。比如2月24日以来,恒生科技指数一度下跌超5%,而DeepSeek概念一度下跌月10%,大幅分化中至今仍未超过2月21日的高点。而随着AI以及人形机器人等前期最热门概念出现分化之际,科技股行情虽仍在继续,但已经在着重要的变化。尤其是多重因素正推动 AI 科技股迈向基本面验证期。

  2、三重拐点:驱动“概念”向“业绩”切换
  科技股价值重估的拐点由技术、政策、产业周期三重因素共同推动:一方面,技术落地加速。AI技术从训练阶段转向推理阶段,端侧应用(如智能驾驶、AI眼镜)加速商业化。例如DeepSeek-R1大模型发布后,其APP日活用户突破2215万,成为全球第二大AI产品,推动应用层需求激增;国内AI大模型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700亿元,推理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另一方面,政策持续加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2025年两会进一步将科技创新列为重点支持方向,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获财政与产业政策倾斜;欧盟启动“人工智能投资”倡议,计划投入2000亿欧元支持AI超级工厂建设,全球资本加速涌入;此外,产业周期验证。AI算力产业链(如光模块、服务器)及半导体设备企业订单增长显著。例如,华为合作的拓维信息因算力需求激增,股价连创新高;
  3、四大战场:业绩与空间共振的投资趋势
  当前,具备业绩支撑及潜力的科技领域相对清晰:AI 算力与光模块领域,受益于数据中心升级以及推理算力需求的爆发,新易盛中际旭创等企业凭借显著的技术壁垒,毛利率持续提升;半导体国产替代进程中,半导体设备龙头北方华创、封测企业长电科技在国产化浪潮中订单饱满,尤其是在 2025 年全球芯片短缺的背景下,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张;人形机器人与低空经济领域,特斯拉机器人的量产有效带动了运动控制、传感器等产业链的发展,而低空经济如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千亿级;端侧 AI 设备领域,AI 眼镜(如虹软科技相关产品)、智能驾驶系统(如锐明技术产品)受益于消费电子创新以及爆款产品预期,发展前景广阔。

  4、深挖确定性赛道 把握科技基本面拐点新机遇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科技股分化以及基本面拐点来临之际,可考虑从三方面重点予以把握:
  一是高确定性赛道上,应优先配置算力硬件(芯片、服务器)、光模块龙头企业,重点关注订单可见度高、毛利率稳定的标的;
  二是弹性成长领域中,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低空经济飞行器制造与导航系统、商业航天卫星互联网等政策扶持的新兴赛道蕴含巨大潜力;
  三是估值修复机会方面,港股互联网板块龙头企业等,经历前期调整后,已进入基本面恢复期,中期回报确定性较高。

  总之,科技股正处于价值重估的关键时期,从 “炒概念” 到 “算业绩” 的转变已然发生,投资者需紧跟市场节奏,适当进行合理的配置,进一步把握科技浪潮下的板块投资机会。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