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3-13 5:51:18讯:
海尔智家
华兴证券——25年利润端有望实现低双位数增长
我们预计2025年内销/海外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5%,整体营收同比增长~4%; 海尔在国内与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全链路数字化转型,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低双位数增长; 维持盈利预测与买入评级,维持34.50元的目标价,对应15倍2025年P/E。 预计2025年内销营收同比增长~4%:1)海尔继续通过产品迭代与场景方案创新抢占冰/洗两大优势品类份额,8W25冰箱线上/线下零售量分别同比-5%/+1%、洗衣机线上/线下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9%/7%(AVC数据,下同),我们预计2025年海尔冰/洗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4%。2)针对空调业务,海尔除提高各分公司空调销售的KPI占比以外,还结合各地市场规模,与渠道商共同制定年度锁单规划。在保证基础零售额份额的同时,也将锁单量提前反馈于生产端以尽可能优化排产规划、平衡产销,提高产端效率。受益于国补政策更新,海尔8W25家空线上/线下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41%/67%,即便假设前期所刺激需求透支下半年,偏保守预计今年海尔空调业务营收同比增长~8%,我们测算25年海尔内销营收同比增长~4%。 预计2025年海外营收同比增长~5%:1)GEA将灶具子品类拆解至不同价格带驱动增长,也持续完善三合一滚筒洗衣机与洗碗机的SKU进一步抢占份额,同时加速空调与小家电(如和面机)等相对弱势品类的布局。2)考虑海尔美国营收占比~25%,其中中国/墨西哥出口分别~10%/20%+,我们测算海尔对美关税敞口仅8%-10%。但若将关税导致的成本增加全部转嫁至消费者可能导致终端需求受到抑制,企业需重新寻求营收与盈利能力的平衡,我们暂时预计2025年海尔北美营收小幅增长~1%。3)海尔欧洲的品牌定位升级与管理变革初见成效,今年有望继续实现高单位数增长,在南亚/东南亚实现15-20%增速的预期下,预计2025年海尔海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5%。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与买入评级,维持34.50元的目标价,对应15倍2025年P/E:海尔在国内与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全链路数字化转型,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我们预计海尔2024/25/26年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8%/4.4%/4.3%至2,714.0/2,834.4/2,957.3亿元;预计2024/25/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5%/10.7%/9.4%至191.6/212.2/232.2亿元,归母净利率有望从2023年的6.3%进一步改善至26年的7.9%。我们继续给予海尔15倍2025年P/E,维持目标价34.50元不变,较目前仍有27%上升空间。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家电需求疲软;汇率波动风险。
保利发展
湘财证券——销售规模领先行业,拿地聚焦一二线城市
销售:前两个月销售规模领先行业,销售均价上涨 公司发布销售情况简报,2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78.2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39%;签约金额159.95亿元,同比增加2.38%。累计来看,1-2月公司实现签约面积155.4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7.19%;签约金额340.11亿元,同比减少5.39%。从均价来看,2月销售均价为20430元/平,同比增长23.9%;1-2月销售均价为21873元/平,同比增长30%。 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1-2月公司全口径销售金额、销售面积分别位居行业第一、第二;权益销售金额和面积均排名第一,销售规模维持行业领先。从市占率看,1-2月公司在TOP100房企中的全口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市占率分别为7.6%、6.1%,同比分别+0.05pct、-1pct。 投资:拿地聚焦一二线城市,节奏明显加快 从投资端看,2月公司新增项目6个,计容建面61.39万平(同比+23.1%),拿地金额122.24亿元(同比+226%),权益地价77.5亿元(同比+129%),对应拿地楼面均价约1.99万元/平(同比+165%)。累计来看,1-2月公司共获取9个项目,计容建面89万平(同比+79%),拿地金额约161亿元(同比+330%),权益地价约110亿元(同比+226%),权益比例为68.5%(有两个合作项目权益比例较低导致)。 从城市布局看,公司拿地持续聚焦核心城市,今年获取的地块中有3幅位于一线城市(北京2幅、上海1幅),5幅地块位于二线城市(石家庄、青岛、天津、西安、昆明),1幅位于三线城市佛山。从投资强度看,1-2月拿地金额强度为47.4%(去年同期为10.4%),拿地面积强度为57.3%(去年同期为23.4%),拿地节奏明显加快。 投资建议 从政策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止跌回稳”目标,限制性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同时存量房和闲置土地收储进度将加快,有利于优化市场供需结构,推动成交量价修复。由于公司结转规模和毛利率下降,叠加计提减值准备影响,2024年业绩显著承压,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反映悲观预期。公司作为龙头房企在融资、拿地及土储布局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趋势下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根据业绩快报,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54/63亿元,EPS为0.42/0.45/0.5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x/19.5x/16.6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止跌回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导致市场信心和需求复苏缓慢;房价持续下跌导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市场下行导致毛利率继续承压,盈利能力修复存在不确定性。
东鹏饮料
海通证券——公司年报点评:“特饮”&“补水啦”双引擎快速成长,盈利能力继续显著提升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3月8日披露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39亿元(YOY40.63%);实现归母净利润33.27亿元(YOY63.09%)。此外据公司24年年报,25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20%的增长,净利润不低于20%的增长。 收入&盈利能力持续高增长。收入毛利端,得益于公司继续实行全渠道精耕策略,同时积极开拓全国销售渠道带动500ml金瓶及“东鹏补水啦”等新品销量增长,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63%,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毛利率同比增长1.74pct至44.81%,因此毛利额同比增加46.30%至70.97亿元。费用端,受本期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大幅增加的影响,公司24年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2pct;同时,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44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59pct,导致期间费用率整体同比下降2.33pct至18.81%。此外所得税率同比减少1.90pct,因此最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3.09%至33.2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率同比增长2.89pct至21.00%。 24Q4单独来看,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5.12%,毛利率同比下降1.01pct,此外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7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52pct,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57pct)。此外所得税率同比下降4.89pct,最终归母净利润率同比增长4.23pct,对应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21%。 特饮&补水啦均快速成长,发展“双引擎+多品类”的多元化产品矩阵。24年公司持续深化多品类战略布局,通过差异化产品创新实现场景突破。公司一方面稳固能量饮料市场的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加速拓展电解质饮料、无糖茶饮、大包装饮品等新品类,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多品类协同效应显著,为打造综合性饮料集团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分产品来看:(1)24年东鹏特饮实现营收133.04亿元(YOY28.49%),营收规模持续增长,同时毛利率同比提升2.89pct至48.25%。据公司24年年报援引的尼尔森IQ数据显示,东鹏特饮在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量占比由2023年的43.0%提升至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从30.9%上升至34.9%。东鹏特饮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将聚焦资源,深耕瓶装特饮市场,强化消费者对东鹏特饮瓶装形式的心智认知。同时,战略性布局电竞娱乐、运动、户外、校园、日常休闲等场景,不断加深并巩固品牌力影响。 (2)作为公司业务的“双引擎”之一,“东鹏补水啦”24年实现近15亿的营业收入,迈进“十亿级单品”行列,同时毛利率提升3.25pct至29.72%。“东鹏补水啦”自23年上市即引爆市场,凭借精准的“快速补充电解质”定位,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280.37%,形成与原有能量饮料产品协同发展的“双子星”矩阵。 据公司24年年报援引尼尔森IQ数据,24年“东鹏补水啦”销售量占比达到6.7%,较23年同期显著提升了5.0pct,其销售额占比也达到了5.5%,较23年同期增长了4.1pct,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3)24年其他饮料实现营收10.23亿元(YOY103.19%),同时毛利率提升13.3pct至22.27%。3.1)茶饮料方面:公司以多元化的产品矩阵精准满足茶饮料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无糖茶饮料领域,公司对“上茶”系列无糖茶饮料进行了口味扩容,全新推出上茶普洱和上茶茉莉两款产品。含糖茶饮料领域,23年推出的“多喝多润”系列包括1L瓶装的九制陈皮饮品、菊花蜜饮料和蜂蜜绿茶饮料,凭借高性价比和优质口感,销售表现强劲。24年末,公司进一步推出果之茶系列,包括蜜桃乌龙、柠檬红茶和西柚茉莉三种口味,以其清新自然的口感和多样化的选择,赢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3.2)咖啡饮料领域:“东鹏大咖”咖啡饮料家族再添新成员“东鹏大咖生椰拿铁”,在未来,根据对中国消费者的咖啡饮用习惯,公司将会适时推出“东鹏大咖”的美式咖啡系列。3.3)植物蛋白饮料方面:在餐饮渠道,公司开发了1.25L的大包装“海岛椰”,作为多人聚餐时刻的佐餐饮料选择。3.4)预调制酒饮料方面,公司推出了VIVI鸡尾酒系列饮料,目前提供了白桃、柑橘、青提三种口味,酒精含量为8度的800ml和酒精含量为5度的330ml双规格。 全国化布局持续发力,全区域&全渠道均快速起量。24年分区域来看:(1)广东区域,公司通过继续实行全渠道精耕策略,在薄弱地区重点投放资源,减少地区之间的不平衡,24年实现营收43.60亿元(YOY15.93%),毛利率提升1.08pct至46.97%。(2)随着全国化战略的推进,华东区域、华中区域的收入分别增长至22亿元(YOY45.13%)与21亿元(YOY48.17%),同时毛利率分别增加0.75pct至43.33%与1.59pct至43.25%(3)华北区域、西南区域的收入增长较为迅猛,增长率分别达到83.85%和54.65%,高于全国区域的增长率,主要系华北事业部、北方事业部和西南事业部通过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完善经销体系、持续开拓终端网点、加强终端陈列及把握新消费机会等方式促进销量快速增长。(4)线上渠道的收入增长迅速,24年实现营收4.45亿元(YOY116.95%),毛利率提升6.67pct至49.39%。主要系公司积极拓展线上渠道,不仅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深耕细作,还积极探索抖音、小红书、有赞微商城等新兴社交媒体平台。(5)在重客方面:公司与具备较强自有销售团队及销售渠道的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经销商自身的服务能力及市场资源,由经销商主要负责在指定区域市场进行公司产品经销及渠道的维护与执行工作。24年实现营收17.44亿元(YOY57.59%),毛利率提升6.62pct至47.05%。 公司逐步在全国构建起“线下+线上+新兴场景”的全渠道触达体系。24年末公司已拥有超过3000家成熟经销商以及近400万家有效活跃终端门店,建立了覆盖全国且深度下沉的渠道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始终坚持“冰冻化陈列”战略,巩固传统优势,通过冰柜投放等精细化运营手段,进一步提升终端网点的销售效能,提升单点卖力。24年末公司已累计投放冰柜数量超过30万台,持续加强产品可见度和单点产出。 完善全国产能布局,为未来发展继续提供强力支持。公司在关键区域实施综合产能战略性布局,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十三大生产基地,完成华东浙江、华中长沙生产基地的建设与投产,同时也持续推进华北天津生产基地建设,有序完成区域布局,为全国渠道建设和终端拓展筑牢供给根基。24年末,公司已投产基地的设计产能超480万吨/年,物流成本持续降低,高效产销协调。随着天津基地的建成投产,中山、昆明及海南基地的规划建设,并通过持续优化产能布局,公司不仅提升了供应链效率,还增强了区域市场的渗透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06.50/258.13/314.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94/60.76/76.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8.83/11.69/14.62元/股。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情况,考虑到公司的业绩成长性,继续给予公司2025年30-35倍的PE估值,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264.90-309.05元/股,继续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1)食品安全风险,(2)市场竞争加剧,(3)新渠道、新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比亚迪
长城证券——56亿美元H股闪电配售与比亚迪出海之路的未雨绸缪
事件:25年3月3日盘后,比亚迪)
href=/002594/>比亚迪(002594)配售129,800,000股H股新股,配售价为335.2港元/股。此次56亿美元的H股闪电配售是过去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全球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香港市场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闪电配售项目以及香港市场工业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 公司海外销量节节攀升,全球化战略布局超前。根据公司公告的2025年1-2月月度销量数据显示,公司近期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均在6万辆/月以上,整体销售占比约为20%。从2023年全年24万辆的出口销量到25年开年的强势出海局面,公司展现出自身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凭借技术、产品、品牌和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的优势,未来海外销售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公司出海战略雄心不改,前瞻欧美关税壁垒解决方案。此次大规模闪电配售的资金主要用途拟作本集团研发投入、海外业务发展、补充营运资金以及一般企业用途。此次配售为本公司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提速出海进程,亦通过吸引若干高品质机构投资者参与配售,进一步丰富本公司股东基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浪潮下,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先行者和领导者,意在紧抓历史性发展机遇,加速新能源汽车业务国际化布局。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6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跻身多国新能源汽车热销前列。 然而事物的发展往往并不能一蹴而就,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及其相关产业链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同时,海外多个地区出于对自身汽车工业保护的目的在近几年先后推出了多个非完全公平性的贸易政策以及各种限制性关税壁垒等。故本次配售的前瞻性意义还在于帮助公司进一步在新能源车国际化领域落实战略布局,加速公司在海外产能属地化建设、本土化渠道布局、国际品牌力强化等方面的步伐,推动公司出海业务实现跨越式增长。 公司多元化出海促进举措,海运保障能力提升。除此之外,截至2025年1月初,公司第三艘滚装船“BYDHEFEI”启航,这艘长199.9米、宽38米的清洁能源滚装船,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应用了最新LNG双燃料清洁动力技术,二氧化碳排放将减少30%,适应多元航线需求。这标志着比亚迪在扩大其国际物流与运输能力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行业龙头,重视研发投入和出海布局,智能化发展双线并行,未来有望进一步通过规模效应降本增效,率先抢占海外新能源车蓝海市场。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9.9亿元、484.8亿元、587.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倍、16倍、13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地缘政治风险、高端品牌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新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蓝思科技
平台化迈上关键台阶,拥抱机器人+AR历史机遇
事件:近期蓝思深度合作的智元机器人出货破千,公司和Rokid达成深度合作等。 消费电子平台之势开始显现,机器人+AR进展是发展阶段的关键跃升:从玻璃结构件出发,公司已成为了智能终端一站式服务的解决方案平台。机器人业务上:公司为智元机器人的核心供应商,2025年1月交付灵犀X1,助力智元实现2024年产超千台机器人目标,蓝思在其中供应关节模组/DCU/夹爪等核心零部件,自研的六维力矩传感器/行星滚柱丝杠等远超消费电子结构件和外观件的范畴。AR眼镜上:2025年2月蓝思和Rokid达成深度合作,提供整机组装和全产业链整合,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实现全链条覆盖。同时蓝思也和小米在终端整机组装深度合作,并实现了领先的交付速度和交付质量。我们认为机器人和AR领域进展说明蓝思平台化取得了关键的跃升。 新兴复杂精密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平台企业优势明显:新兴产业起步时坚定投入需要公司优秀的成熟业务支撑,行有余力才能前瞻研发投入/对接成长初期的企业,蓝思2016年就布局机器人领域,当前也有未来可能大规模量产的光波导材料/纳米结构加工等布局。高迭代速度需要柔性生产、高响应速度等。我们认为消费电子龙头被锻炼出的“规模大但具备灵活响应的组织优势”是迎接新兴产业的基因优势。复杂和精密制造决定了终端客户难以内部制造,要依托外部厂商以加速新兴产业落地,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公司有望抓住未来巨头客户的成长机遇。 看好消费电子的“机器人+AR”历史机遇:我们认为消费电子制造公司具备高精度/高复杂产品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化能力,同时优秀的主业提供了布局新领域的充足子弹,AI新形态终端浪潮是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尤其在机器人,制造工厂作为“机器替人”的第一阶段,消费电子公司产线就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同时部分消费电子龙头具备设备自研能力,相关如传感/控制/执行等技术能大量复制至机器人产业。 不止于折叠屏,有望定位制造平台带来重估。公司作为北美客户折叠屏变化的核心受益方,我们看好蓝思在盖板玻璃折叠带来的ASP大幅提升,以及在中框等零部件的拓展。平台化拓展汽车/手机等业务稳定发展但毕竟属于偏成熟行业,当前机器人和AR领域的积极进展充分显示公司全产业链覆盖的“技术+制造”双轮驱动的平台属性,有望进一步打开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平台化和受益折叠趋势,上调盈利预测,考虑外观件需求波动下调24年利润,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706/982/1301亿元(前值672/859/1051亿),同比增长29.6%/39.0%/32.4%,归母净利润为37.1/55.7/72.3亿元(前值41.5/54.6/68亿),同比增长22.8%/50.1%/29.8%,对应P/E为38.4/25.6/1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复苏不及预期;终端创新较弱;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爱美客
光大证券——收购事件点评:拟收购AestheFill源头公司,进一步提升国内再生市场话语权
事件: 爱美客)
href=/300896/>爱美客(300896)全资子公司爱美客香港与首瑞香港共同设立合资公司爱美客国际,并拟通过爱美客国际收购韩国REGENBiotech,Inc.85%股权。 点评: 收购AestheFill源头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再生医美体系:REGENBiotech,Inc.是一家韩国领先的医美产品公司,已获批上市的产品主要包括再生注射类产品AestheFill和PowerFill,分别用于面部适应症和身体适应症。其中,AestheFill已于2024年1月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证书(国械注进20243130043),并在国内市场销售。此次收购,爱美客国际将以1.9亿美元现金作为支付对价,其中爱美客香港出资1.33亿美元(占比70%),首瑞香港出资0.57亿美元(占比30%),交易完成后公司最终持股比例为59.5%,拥有实际控制权。 AestheFill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进口童颜针,此前江苏吴中)
href=/600200/>江苏吴中(600200)曾通过收购达透医疗取得了其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代理权,并于2024年4月正式上市销售,在国内医美市场反响热烈。此次收购完成后,爱美客将在现有濡白天使、如生天使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再生医美产品体系,有利于技术融合和产品协同,提升高端产品收入占比。 双向协同,助力公司开拓海外市场:REGENBiotech,Inc.公司的AestheFill已获得了包括34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批准,并建立了广泛的分销体系,在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中国台湾、韩国等多地医美市场占据一定份额,PowerFill亦获得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注册批准,体现出REGENBiotech,Inc.公司的产品安全性与有效性已经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表明其在推动产品国际化上的经验丰富。此次收购完成,将有利于公司与REGENBiotech,Inc.的资源整合,有助于公司快速开拓海外市场。 新工厂投产在即,产能瓶颈有望突破,维持“买入”评级:以REGENBiotech,Inc.的2023年净利润为基准,此次收购交易价格对应PE为32.5倍,考虑到AestheFill于24年才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目前产品处于增量渗透且供不应求的状态,而REGENBiotech,Inc.的第二工厂已获得韩国GMP认证、预计于今年二季度投产。我们认为,新工厂的投产将有效解决当前产能瓶颈问题,推动AestheFill市场规模在中国及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增长,此次收购将为公司未来贡献持续的利润增量。考虑到公司收购交易完成尚有不确定性,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58/24.13/28.93亿元,对应EPS分别是6.80、7.97、9.5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是26、22、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交易审批风险,业务整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