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9-26 6:16:14讯:
美的集团
首创证券——收入增长稳健,盈利能力提升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3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增长25%。公司公告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7.98亿元。 点评: C端业务稳健增长,B端业务表现亮眼。25H1公司收入同增15.7%至2523亿元。分季度看,25Q1/25Q2分别实现收入1284/123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6%/11%。分产品看,25H1智能家居/新能源与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672/219.6/195/150.7/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3%/28.6%/24.2%/8.3%/18.8%。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5H1国内家电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2%,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市场分别同增12.4%/3.5%/11.5%,公司C端业务增速快于行业整体。其中,25H1“COLMO+东芝”品牌零售额同比增长超60%。公司海外OBM业务增长迅速,25H1收入占比达到智能家居海外收入的45%以上。分地区看,25H1国内/海外分别实现收入1439/1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17.7%。海外业务预计主要受B端业务增长驱动。 毛利率下滑受收入结构及定价策略影响,费用率优化推动净利率提升。25H1公司毛利率同比-1.5pct至25.6%。其中,智能家居/新能源与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5%/16.9%/29.3%/22.8%,分别同比-0.8/-1.2/+0.2/-1.1pct。受行业竞争下公司策略性定价及B端收入占比提升影响,公司毛利率小幅下滑。25H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7/0.2/0.04/2.1pct至9.1%/2.9%/3.5%/-2.4%,财务费用率下滑明显主因汇兑收益增加。综合影响下,25H1净利率同比+0.9pct至10.6%。此外,截至25H1公司合同负债386亿元,同比增长11.4%;预提销售返利638亿元,同比增长6.4%。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科技集团,ToC业务经营稳健,积极推进DTC变革及OBM渗透率提升,ToB业务布局高潜力、高成长赛道,海内外市场双轮驱动长期成长。公司重视股东回报,首次启动中期分红分享发展红利。我们预计公司25/26/27年归母净利润为444/486/527亿元,对应9月23日市值PE为13/12/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全球消费环境低迷,关税政策变化。
中微公司
华安证券——核心设备持续高增,研发驱动成效显著
事件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加51%,环比增加28%;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加47%,环比增加25%;扣非净利2亿元,同比增加9%,环比减少19%。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同比增加44%;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加37%;扣非净利5亿元,同比增加11%。 刻蚀设备快速增长,LPCVD实现收入突破2025年上半年,公司刻蚀设备销售收入达38亿元,同比增长约40%。LPCVD设备销售约2亿元,同比大增608%。截至2025年上半年,CCP设备累计装机量超4500个反应台,其中双反应台机型突破3300个,单反应台机型近1200个;ICP刻蚀累计装机量超过1200个反应台。公司的等离子体刻蚀设备已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的65至5纳米工艺的生产线。 研发驱动战略成效显著,不断创新构建多元产品矩阵 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扩张相结合的策略,积极探索新兴领域,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4%,占营收的30%,同时,公司研发速度实现跨越式提升,将新设备的开发周期从3到5年缩短至2年甚至更短时间。9月4日,公司在CSEAC2025发布六款新品,包括等离子体刻蚀、ALD及外延等关键工艺。在核心的刻蚀技术上,公司新一代极高深宽比CCP刻蚀机PrimoUD-RIE,凭借自主研发的动态边缘阻抗调节系统,攻克了行业工艺难题,为生产先进存储芯片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球首款双腔减压外延设备PRIMIOEpitaRP,以全球最小反应腔的创新设计,实现了高效率与低成本的结合。在薄膜沉积领域,PreformaUnifash设备采用独创的双反应台设计,将生产效率和工艺性能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公司正通过一系列突破性创新,强化其在半导体核心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76、34.13、42.94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3.95、5.45、6.86元,对应最新收盘价PE分别为73x、53x、42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加剧。
北方华创
华安证券——加快新品研发整合,平台优势不断增强
事件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增加22%,环比减少3%;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减少1%,环比增加3%;扣非净利16亿元,同比增加3%,环比增加3%。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增加30%;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加15%;扣非净利32亿元,同比增加20%。 半导体设备业务高速增长,核心产品线实现规模化突破 2025年上半年,公司刻蚀设备收入超50亿元,薄膜沉积设备收入超65亿元,热处理设备收入超10亿元,湿法设备收入超5亿元,彰显公司在关键半导体装备领域的规模化生产与交付能力。 平台化战略布局成效显著,并购整合拓宽成长边界 公司成功完成对芯源微的收购,将涂胶显影设备等光刻工序核心装备纳入版图,进一步完善了集成电路装备产品线布局及工艺覆盖。通过在市场、技术、供应链等领域的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了公司在集成电路装备市场的整体竞争力,平台化优势进一步巩固。 研发创新成果丰硕,新产品矩阵点亮未来增长 公司以高强度研发投入驱动创新,上半年研发投入达29亿元,同比增长30%。今年3月,公司正式进军离子注入设备市场,并接连推出电镀设备等一系列新产品。其中,SICRIUSPY302系列12英寸先进低压化学气相硅沉积立式炉,已通过多家晶圆厂的验证并实现规模量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12、94.16、117.32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0.65、13.00、16.20元,对应最新收盘价PE分别为43x、35x、28x。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业竞争加剧、贸易摩擦加剧
赛力斯
华创证券——重大事项点评:换代M7上市,推动公司量价迈上新台阶
事项: 9月23日,换代问界M7正式上市,增程版定价27.98-35.98万元,纯电版定价31.98-37.98万元。 评论: 问界M7换代产品力全面升级,问界产品矩阵更为清晰。相比24款问界M7,换代M7在空间(轴距增加210mm,长宽高全面提升)、续航(增程版最高纯电续航增加75km,新增纯电版续航660/710km)、座舱(新增副驾屏、后排娱乐屏及ARHUD)、智驾(硬件升级为2激光雷达+5毫米波雷达)、底盘(途灵底盘,标配全铝合金双叉臂独立前悬、五连杆独立后悬、升级双腔空悬)等方面全面升级。新M7定价27.98-37.98万元,相较于24款的24.98-32.98万元有所上调。结合问界现有产品矩阵,M8定价35.98-44.98万元、M5定价22.98-24.98万元,新M7产品力与价格的同步上调,进一步明确了各车型的定位区隔,同时为后续新车型留下空间,使得产品矩阵更为清晰。 换代问界M7上市,有望进一步提振公司业绩。销量上,新M7产品力全面升级,上市1h大定突破3万台,我们认为M7有望恢复刚上市时的优异表现,预计稳态月销2万辆左右。毛利率上,新M7相比24款定价提升3~5万元,且预计月销由0.4万辆提升至2万辆,ASP提升叠加规模效应,我们预计M7毛利率改善2~3PP。 投资建议:换代M7上市后,有望成为中大型SUV市场销冠,问界进一步立位高端SUV头部品牌。未来,随新车型的发布,公司销量、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同时,港股IPO加速国际化进程,公司海外市场拓展未来可期。我们预计2025-27E公司销量56万、82万、95万辆,同比+14%、+46%、+16%。 根据公司近期销量及换代M7价格及竞争力表现,将公司2025-27E营收预测由1,822亿、2,407亿、2,647亿元上调至1,849亿、2,503亿、2,899亿元,同比+27%、+35%、+16%,归母净利预测由92亿、128亿、153亿元上调至95亿、134亿、165亿元,同比+60%、+40%、+23%。给予公司2026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204.57元,空间43%,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车型推进或销量不及预期、华为合作盈利能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强度高于预期、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等、出口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
迈瑞医疗
中银证券——上半年业绩依旧承压,期待公司三季度表现
公司公布25年中报情况,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7.43亿元,同比减少18.45%;归母净利润为50.69亿元,同比减少32.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9.49亿元,同比减少32.94%。虽然公司上半年业绩依旧承压,但公司三季有望达到经营拐点,且我们看好公司国际化业务的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上半年业绩依旧承压,三季度有望恢复正增长。分季度看,公司二季度单季实现收入85.06亿元,同比减少23.77%,归母净利润为24.20亿元,同比减少44.5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19亿元,同比减少44.31%。上半年业绩承压我们认为主要与医疗反腐、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医疗专项债发行规模减少等因素,导致国内医疗设备更新招标延误有关。国内市场虽然去年12月份以来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改善,但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被显著拉长,因此国内2025年上半年的收入实际反映的是去年招标下滑的时间段,叠加去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基数偏高的影响,使得2025年上半年国内业务同比下滑。但随着2025年上半年医疗设备招标活动迎来复苏,公司预计第三季度整体营业收入将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时延续营业收入金额逐季度环比改善的趋势,叠加国际市场产品销售的加速,期待公司三季度的业绩表现。 国际市场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国际体外诊断业务销售有望提速。上半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5.39%,国际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约50%。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持续深入本地化平台建设,一方面,体外诊断国际业务伴随更多的高端客户突破,国际业务的盈利水平有望迎来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公司通过结合并购、自建和对外合作等方式,持续加大对于国际体外诊断业务的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临床支持、IT服务等本地化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公司已在全球14个国家布局本地化生产项目,实现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销售13套,对应累计销售已达15套,未来伴随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在海外的销售放量,国际体外诊断业务销售有望进一步提速。 “设备+IT+AI”生态布局,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机遇。公司已成功发布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这标志着在通用大模型向垂直领域加速落地的关键时期,迈瑞率先实现了AI系统对临床诊疗思维的深度内化,完成了医疗人工智能认知能力的突破。同时,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也成功地验证了大模型在医疗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技术可行性和不可估量的临床价值,公司通过对“设备+IT+AI”的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以“瑞智、瑞检、瑞影”专科信息系统为载体,并结合持续进化的启元AI垂域大模型,最终实现精准诊疗个体化,助力高水平医疗均质化,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机遇。 估值 考虑到医疗反腐、财政支出、医疗专项债及当下医疗设备招标周期拉长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对公司盈利预测做了一定的调整,我们预计公司25-26年归母净利润为134.42/160.89亿元(原25-26年预测为167.23/200.99亿元),预测27年归母净利润为172.1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09/13.27/14.2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1/17.6/16.4倍,由于公司三季度有望进入经营拐点,且我们看好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发展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际化销售进展不及预期;反腐、财政支出、医疗专项债等因素影响超预期。
德业股份
华创证券——2025年中报点评:海外储能驱动高增长,工商储迎来新机遇
事项: 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H1公司实现营收55.35亿元,同比+16.58%;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23.18%;毛利率37.48%,同比+0.33pct;归母净利率27.50%,同比+1.47pct。其中2025Q2公司实现营收29.69亿元,同比+3.65%,环比+15.70%;归母净利润8.17亿元,同比+1.72%,环比+15.74%;毛利率37.71%,同比+0.02pct,环比+0.51pct;归母净利率27.50%,同比-0.52pct,环比+0.01pct。 费用端来看,2025Q2公司期间费用率为7.07%,同比-0.61pct,环比-0.7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00%,同比+0.03pct,环比-0.19pct;管理费用率为2.46%,同比+0.10pct,环比-0.46pct;研发费用率为4.45%,同比+0.29pct,环比-0.69pct;财务费用率为-2.83%,同比-1.02pct,环比+0.63pct。 评论: 欧洲去库存接近尾声,海外储能需求起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计销售76.38万台逆变器,其中户用储能逆变器27.27万台,工商储4.29万台,工商储产品利用公司的渠道优势及研发优势,产品适配海外市场需求,起量显著。对比上半年出口欧洲逆变器数据,欧洲市场去库存已进入尾声,市场需求逐渐复苏。伴随德国、英国、奥地利、西班牙等国家政策支撑、户用逆变器价格下降等因素,欧洲户用储能需求有望回暖。因地缘政治因素导致陷入电力危机的中东地区也逐步加大对工商储的政策支持,伊拉克于2025年4月推出专项低息贷款计划,支持工商业光储系统安装。根据S&PGlobalCommodityInsights预测,2025-2028年全球储能新增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15%以上。 高规格参与行业展会,推动品牌全球化战略落地。2025上半年公司共主导参与4场国际储能展会,并组织开展了5场区域路演及品牌晚宴,业务触达7个重要市场。展会方面,先后亮相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日本国际智慧能源周、乌兹别克斯坦能源展及肯尼亚能源展,系统展示了覆盖户用、工商储及大型储能在内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路演及品牌活动方面,4月开启西非路演,覆盖马里和尼日利亚三城;5月借德国展会之际举办新品发布晚宴;6月深入中美洲,在巴拿马与多米尼加开展路演。活动中重点发布包括离网逆变器、SE-F海王星系列电池、阳台储能解决方案、100KPCS及BOS-B工商储解决方案、MS-LC430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内的多款新品。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布局不断完善,并持续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业绩有望延续增长。考虑行业竞争因素,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39/44.98/54.67亿元(前值40.02/50.49/61.40),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9/15/12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2025年24xPE,对应目标价93.92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不及预期;海外贸易壁垒提升;原材料成本大幅波动;公司新品推广不及预期;产品认证和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