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8-6 5:49:24讯:
长安汽车
系列点评二十八:自主稳步上量,新集团成立加快整合
事件概述:公司发布7月产销快报:集团7月批发销量为21.0万辆,同比+23.4%,环比-10.4%;1-7月累计批发156.6万辆,同比+4.1%;自主品牌7月批发销量为17.8万辆,同比+27.7%,环比-9.0%;1-7月累计批发132.8万辆,同比+5.4%。 自主品牌销量、新能源销量同比大增。7月公司自主品牌批发销量17.8万辆,同比+27.7%,环比-9.0%。新能源方面,7月公司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为8.0万辆,同比+74.1%;1-7月累计批发53.2万辆,同比+52.3%。其中7月深蓝销量2.7万辆,同比+62.5%,环比-9.1%;阿维塔10,062辆,同比+177.6%,环比-0.9%。展望2025年,集团销量目标为300万辆,新能源销量目标为100万辆,后续公司将推出深蓝智能运动轿车L06、启源A06(中型家用轿车)、启源B216(紧凑型SUV)等全新产品,保证燃油基盘的同时加速电动化转型。 阿维塔、深蓝发力新能源转型加速。深蓝、阿维塔品牌1-7月累计分别17.0万辆、6.9万辆,同比分别+70.5%、+135.8%。2025年,深蓝计划推出包括S09在内的两款全新车型,深蓝S09已上市,根据汽车之家,深蓝L06将搭载全球首款3纳米车规级座舱芯片、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定位智能轿跑,将于第四季度推出;同时公司规划加速深蓝全球化布局,投放更多全球化产品,2025全球年销目标为50万台(国内40万台,海外10万台)。阿维塔2026年将有基于全新SDA2.0模块化架构打造的SUV和MPV投放市场(搜狐网新闻),加速新能源转型。 长安汽车新集团成立深化资源整合协同。2025年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整合了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117家分子公司,股权结构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合计持有长安汽车35.04%股份,成为其间接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为国资委,朱华荣出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确了集团的战略定位及核心目标: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我们判断,新集团成立有助于深化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协同,提升长安汽车的治理效率和国际化运作水平,助力新能源车快速发展。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电动智能转型,叠加华为智能化赋能,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896/2,095/2,33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8.7/107.6/127.2亿元,EPS分别为0.89/1.09/1.28元,对应2025年8月5日12.91元/股的收盘价,PE分别为14/12/10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下滑;自主品牌销量不及预期;行业“价格战”加剧;出口销量不及预期。
登康口腔
产品创新升级+全域渠道布局,口腔护理龙头再进阶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2.53/3.2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7/29/23x。公司产品刚需筑底、功效强化与内容电商提升单价,线下渠道壁垒深厚,电商拓展顺畅,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公司依托兴趣电商聚焦医研爆品打造,驱动24Q3以来销售提速与产品结构调整。公司调整电商团队与打法策略,将抖音作为线上增长的核心引擎,2024年冷酸灵抖音平台GMV同比增速逐季提速,Q1-Q4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1%/87%/176%/203%,2024年明确线上“推高卖新”拉高价格带,成功打造“7天修护”高端爆品,定价39.9元/支(约为传统产品2倍),借势抖音平台与大促节点拉新推广,25Q1医研系列GMV在抖音平台占比达80%,中高端2024年电商渠道实现量价齐升,电商渠道/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8.0/5.3pct。2025Q1渠道与产品结构调整的效果持续释放,公司营业收入同比+1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27%,毛利率同比+7.1pct。 复盘“7天修护”:渠道调整叠加优秀产品力,帮助公司成功打造中高端爆品。公司在消费者出现线上化、专业化的趋势下,通过抖音“打赏引流+连麦互动+切片传播”进行拉新引流,聚焦专利“锶盐+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技术的科普,在直播间常驻护理师演示牙龈检测,帮助流量转化,在产品端“7天修护”卖点突出,定价错位竞争,最终实现爆款打造。 优秀管理团队护航,营销、研发、渠道全面能力支持,公司具备持续输出爆品的能力。1)公司管理层深耕行业且多为内部培养,多具备多年一线销售经验,在面对外资牙膏品牌入华、舒适达竞争均准确判断行业趋势变化,多次准确调整战略重点带领公司有效应对挑战。2)面对渠道碎片化多元化,公司进行全域渠道布局,线下渠道基础扎实深入下沉到县域,线上渠道较早捕捉抖音红利,全面承接流量,并顺应消费趋势,积极布局O2O、进院特通等新渠道;3)公司研发投入持续且稳定,研发费用率稳定在3-3.5%,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在“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投入一代”的策略下,公司储备新品充裕,未来有望推出基于4.0抗敏感技术的新品,从抗敏出发,推出抗敏+复合功效的产品,逐步切入其他份额更大的功效赛道,提升公司跨细分赛道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 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2.53/3.22亿元,对应PE分别为37/29/23x。公司产品刚需筑底、功效强化与内容电商提升单价,线下渠道壁垒深厚,电商拓展顺畅,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电商平台竞争加剧、营销投放效果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海亮股份
点评报告:美国铜关税政策大幅调整,公司在美布局、有望直接受益
事件: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对进口半成品铜产品和铜密集型衍生产品征收50%关税。 观点: 特朗普铜关税政策大幅变动,将铜原料及废料排除在外,美铜大跌。特朗普签署的公告显示,将从8月1日起对铜线材、铜管棒、铜板等半成品和电缆、连接器、电气元件等在内的衍生产品征收50%关税,而将铜矿、阳极铜、精炼铜和铜废料等排除在外。相比7月9日宣布的关税政策,以铜精矿、精炼铜为主的原材料被征加关税引发市场担忧,进而引起伦铜流向北美的短期套利交易,上半年北美铜库存增加约40万吨。在特朗普关税公告公布后,北美精炼铜累库的悲观预期被放大,纽约铜下挫逾18%。 原料输美不受影响,公司在美拥有铜加工产能,有望直接增厚利润、受益铜关税政策。将铜精矿与精炼铜排除在外、只对半成品与衍生品加征关税,南美等地铜原材料将正常输入美国,铜加工产品或因供给约束价格上扬,利好美国本土铜加工厂商。据公司公告,公司在美共计规划约9万吨铜管产能,目前已有3万吨在产,其余6万吨仍在建,预计随后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逐步投产。目前公司北美在产产能运营正常,一季度产量稳步提升。伴随关税落地,公司在美工厂将提升公司本土化生产与供应链服务能力。 我们认为,此次关税变化将在两方面直接利好公司:一、50%关税下,公司北美本土生产铜加工产品将直接享受溢价,增厚净利润,随着公司在北美产能规模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利润增厚幅度有望提升;二、关税落地后,北美本土加工产能愈发紧缺,铜加工品价格及加工费可能水涨船高,公司利润水平有望提高。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目前已有3万吨产能在产。根据公司公告,其余6万吨在建产能投资额为11.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0.9亿元,预计将于近期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随后投产,我们预计公司北美产能将于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逐步放量。基于北美部分业务的变化,我们合理上调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至14.4亿元、27.12亿元、32.14亿元(原值10.86/12.24/14.9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7倍、9倍、7.6倍。我们选取与公司主营业务相近的博威合金)
href=/601137/>博威合金(601137)、金田股份(601609)、铜陵有色)
href=/000630/>铜陵有色(000630)作为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作为全球最大铜管、棒加工企业,规模效应下经营质量较高、抵御铜价波动能力更强,同时铜管业务在北美关税政策变化下有望直接受益,目前估值存在低估,因此上调公司评级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北美铜管业务进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主要经济体关税政策变化;地缘政治风险;铜箔盈利改善不及预期;合作事项存不确定性;数据引用风险。
东方雨虹
民建业务边际改善,提价函落地或提升利润率
业绩回顾 1H25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 公司公布2025上半年业绩,1H25营收同比-11%至1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40%至5.6亿元;其中2Q25营收同比-6%、环比+28%至7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38%、环比+93%至3.7亿元。公司业绩略低于我们预期,或由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发展趋势 民建业务边际改善,公司加码布局海外市场。分渠道:根据公司公告,1H25其零售、工程渠道、直销业务营收分别同比-7%/-5%/-28%至51/63/20亿元,公司工程渠道和零售渠道收入合计占比提升至84%左右,其中2Q25公司民建营收同比达10%以上增长,呈现边际改善态势。分产品:1H25公司卷材/涂料/砂浆/工程施工收入同比-9%/-17%/-6%/-32%至55/39/20/8亿元,公司借助防水主业布局全国性渠道网络协同优势,以砂粉为代表的非防水业务实现快速发展,提供第二成长曲线。此外,在海外市场方面,公司披露马来西亚生产研发物流基地产线顺利完成首次试生产,智利并购Construmart项目已签署股份买卖协议,休斯顿工厂一期TPO产线建设中。 随着提价函逐步落地,毛利率有望延续提升趋势。1H25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3.8ppt至25.4%(未剔除税金及附加,以下同),主要由于2H24需求承压,公司工程建筑和民建产品均有降价所致。但2Q25公司毛利率环比+3ppt至26.7%,得益于工建产品第一轮提价、以及高毛利率民建项目规模占比提升所致。分渠道看,1H25公司零售/工程渠道/直销业务毛利率同比-8.6ppt/-2.6ppt/+1.5ppt至32%/21%/24%。我们判断,2H25随着民建项目第一轮提价、以及工建项目第二轮提价逐步落地,若成本波动可控,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望延续提升。 公司持续深挖降费潜力,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边际改善。1H25期间费用率17%,同比-1.5ppt,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9/-0.4/-0.2ppt,财务费用率基本持平,主要系职工薪酬、促销费、广告宣传费、业务招待等减少所致;1H25信用减值影响利润-4.3亿元,2Q25信用减值影响利润-2.9亿元,还原减值影响后,2Q25经营利润率约为8.6%,同比降幅收窄至1ppt。1H25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亿元,同比边际改善(去年同期-13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需求略低于我们预期,我们下调出货量假设;但综合考虑公司费用率管控好于预期,我们维持25eEPS0.55元,由于需求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下调26eEPS11%至0.75元,当前股价对应25/26e23/17xP/E。我们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维持目标价16元,对应25/26e29/21xP/E,隐含28%空间。 风险 行业政策变化,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
海康威视
现金流向好毛利率提升,基本面边际改善
事件:海康威视)
href=/002415/>海康威视(002415)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18.18亿元,同比增长1.48%;归母净利润56.57亿元,同比增长11.71%;扣非净利润54.89亿元,同比增长4.69%。 回款增加现金流向好:2025年上半年,由于销售回款增加,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53.43亿元,同比转正,占归母净利润比值94%。在反内卷和降应收的大背景下,公司牺牲短期的收入的压力换取更高质量的增长。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强化物流体系,在不影响下游需求和市场份额的前提下实现应收款的较好控制。 毛利率同比提升:上半年尽管公司创新业务毛利率小幅下滑,由于主业产品及服务毛利率提升2.19pct影响,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45.19%,同比小幅提升0.35pct。管理上,公司改变将考核中心由收入改为利润,短期收入增长将面临一定压力,但高毛利产品占比的提升有助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 SMBG拖累国内主业下滑:2025年H1PGB及EBG收入增速同比降幅缩小,整体收入水平基本保持平稳。公司国内主业面临较大压力,主要由于SMBG业务大幅下降所致。创新业务增速下滑,同比增长13.92%,占总收入比达到28%,创新业务在收入基数突破百亿后仍保持双位数快速增长。 拥抱AI坚持研发投入力度:经过多年的积累,海康威视绝大部分的产品线都已结合AI技术推出了AI产品,为千行百业提供了众多系列的AI硬件产品。基于过去几年在AI大模型上的持续投入,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已推出数百款大模型产品,已实现了对云、域和边的全面覆盖。结合创新业务条线,公司在机器人、工业检测等产品线推出多款大模型产品并以实现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投资建议:尽管公司短期收入增长乏力,但在利润、毛利率、现金流等指标逐季向好,在宏观环境仍有较大压力的背景下基本面实现边际改善。公司整体费用管控良好,毛利率随着产品结构调整逐步提升。此外,公司积极拥抱AI,作为国内智能物联领军者已在多领域实现大模型产品的应用落地。我们预计2025年下半年公司国内业务将逐步恢复,创新业务将保持较快增速作为公司收入利润主要增长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980亿元、1058亿元、1158亿元;归母净利润133亿元、149亿元、168亿元;EPS1.44、1.62、1.82元,PE20X、18X、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用户流失风险;技术应用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益生股份
鸡苗价格下跌拖累盈利,种猪销售步入释放期
主要观点: 1H2025归母净利润615.5万元,Q2环比扭亏为盈 公司公布中报:1H2025实现收入13.2亿元,同比下降4.0%,实现归母净利润615.5万元,同比下降96.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6.7亿元,同比下降98.2%。分季度看,2025Q1、Q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32亿元、0.193亿元,2024Q1、Q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0.74亿元。 1H2025公司白羽肉鸡苗销量同比增长15.7%,价格下跌拖累盈利 2024年,公司引种哈伯德祖代种鸡23万套,同比增长约44%,为2025年父母代鸡苗、商品代鸡苗销量增长奠定坚实基础。1H2025,公司肉鸡业务收入10.06亿元,同比下降16.5%,肉鸡业务毛利0.98亿元,同比下降72.8%,主要是肉鸡产业链价格下跌所致。1H2025,公司白羽肉鸡苗销量32,038万只,同比增长15.7%,据我们推算,1H2025,公司白羽父母代鸡苗销售价格约30元/套,商品代鸡苗销售价格2.3-2.4元/只。1H2025,公司909小型白羽肉鸡苗销量4597万只,同比增长2.6%,我们预计2025年公司909小型白羽肉鸡苗销量仍将稳步增长。 1H2025公司种猪销量3.8万头,同比增长355% 公司在原种猪养殖已积累二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在疾病防疫、研发育种、生产管理、现代化猪舍及自动化养殖、规模及品系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2021-2024年,公司种猪销量从0.2万头上升至3万头,年复合增长率145.5%,公司种猪收入从1141万元上升至7522万元,年复合增长率87.5%。满产后公司种猪销量可达到20万头,1H2025公司种猪销量3.8万头,同比增长354.9%,生猪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28.7%,生猪业务毛利0.52亿元,同比增长966%。 投资建议 2024年12月,美国、新西兰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我国停止从两国进口白羽种源,2025年3月我国开始从法国引种,1H2025全国白羽肉鸡祖代更新量44.95万套,同比下降36.7%,后续引种仍需密切跟踪。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父母代鸡苗销量1200万套、1200万套、1300万套,商品代鸡苗销量6.65亿羽、6.32亿羽、6.64亿羽,种猪销量10万头、15万头、20万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4亿元、40.1亿元、5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18.5%、24.8%,对应归母净利润1.41亿元、4.5亿元、4.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9%、218.5%、4.3%,对应EPS分别为0.13元、0.41元、0.42元,归母净利润前值2025年11.47亿元、2026年13.39亿元、2027年11.44亿元,本次调整幅度较大的原因是,修正了25-27年鸡苗价格、鸡苗销量、种猪价格、种猪出栏量预期,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不变。 风险提示 疫情失控;鸡价持续低迷;猪价下跌超预期。
金杯电工
电磁线持续增长,国内外产能陆续释放
本报告导读: 电磁线响应下游高景气变压器需求,开发工业电机新客户,拓展海外直接出口业务,25H1营收持续增长。期待后续电磁线国内及海外产能陆续释放。 投资要点: 维持“增持”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预测净利润分别为6.98、8.15、8.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5、1.11、1.22元。可比公司2026年PE14倍,给予公司2026年PE14倍,维持目标价15.28元,维持“增持”评级。 电磁线业务及电缆业务均保持增长,业绩符合预期。1)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34亿元,同比增长17.50%;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7.46%;扣非归母净利润2.71亿元,同比增长3.79%。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①电磁线业务持续高增,电磁线产业中心2025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55%。②电缆板块调整客户结构,2025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04%。其中,电网市场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67%,清洁能源领域销量同比增长47%。 电磁线国内外产能持续释放,下游需求景气度高。1)电磁线下游变压器需求景气度高,工业电机开发新客户提升销量。①特高压:特高压变压器销量同比增长241.18%。2025H1中标中国电气装备集团集采项目3.45万吨,成功参与陕北-安徽±800kV直流工程、国力电力大同湖东2×100万kW发电工程、陕北-关中第三通道输变电工程、白鹤滩江苏±400kV直流项目等。②新能源汽车:2025H1新能源汽车电机专用扁电磁线销量同比增长67.77%。③工业电机:成功开发华域等多家新客户,2025H1销量同比增长23.09%。2)产能释放方面,①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机专用扁电磁线建设项目三期综合扩能项目第一批设备已投产,后续每年增加释放8,000吨左右产能。②海外:公司拟投资约7亿元在捷克建设生产基地,项目规划电磁线产能2万吨,分两期建设,首期8000吨计划2025年底或2026年初投产,第二期1.2万吨计划2028年投产。 海外直接出口额同比高增,电缆首次突破直接出口。2025H1海外直接出口额同比增长38%,其中扁电磁线直接出口销售额同比增长30%,并成功参与日本特高压北海道-青森县直流工程。此外,电缆产业中心直接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 风险提示:海外电力系统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比亚迪
2025年7月销量点评:淡季销量承压,看好高端化与全球化扩张
事项: 公司发布2025年7月销量: 1)新能源总销量:34.4万辆/同比+1%、环比-10%; 2)BEV:17.8万辆/同比+37%、环比-14%; 3)PHEV:16.3万辆/同比-23%、环比-4%; 4)海外:8.1万辆/同比+169%、环比-10%; 5)锂电出货:22.4Gwh/同比+35%、环比-17%。 评论: 7月淡季销量下降,海外增长依旧亮眼。7月总销量34.4万辆,同比+1%、环比-10%,1-7M25累计批发销量约249万辆/+27%。高温淡季背景下,终端需求减弱、排产降低。分品牌,王朝与海洋家族销售31.5万辆、方程豹销售1.4万辆、腾势销售1.1万辆、仰望销售339辆。7月海外销售8.1万辆/同比+169%、环比-10%,维持同比高增,1-7M25海外累计销量约55万辆。 短期批零承压,看好高端化与全球化战略。公司7月结束终端限时优惠,叠加淡季减产,批零数据短期承压。中长期战略上,公司正稳步推进品牌高端化与出海战略。1)高端化:今年腾势N9、方程豹钛3、仰望U7等高端产品不断拓宽产品矩阵,后续新车储备丰富。汽车文化上也在追加投入,专业赛车场与新能源汽车科普空间“迪空间”近年在合肥、郑州等地建成。有望通过增强消费者体验的形式提高品牌美誉度、提升品牌价值。2)全球化:当前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工厂落成投产,匈牙利基地正在建设中。截至7月,规划的8艘滚装船已有7艘投入使用。公司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球110多个国家及地区,海外产品矩阵、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扩大。 考虑公司战略与销量结构的变化,我们调整2025-2027年核心预测: 1)销量:504/554/608万辆,同比+19%/+10%/+10%,原值556/627/722万辆; 2)营收:9,574/10,806/12,184亿元,同比+23%/+13%/+13%; 3)净利:511/608/671亿元,同比+27%/+19%/+11%,原值580/704/814亿元; 4)EPS:5.61/6.66/7.36元,原值6.36/7.72/8.93元。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周期确定性高,看好中期全球份额扩张。短期市场担心国内平价车竞争格局恶化,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仍有后手优势。中期有望凭借智能化、海外市场进行成长突围。规模优势、高度垂直和销售结构也将支撑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提升。考虑25H2估值切换,给予2026年20倍PE,调整目标市值至1.2万亿元。考虑公司转增股本,对应A股目标价调整至133.3元。考虑A/H溢价1.0倍,调整港股目标价至145.9港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出海进展不及预期等。
兆威机电
以微型智能传动为基,横向多市场延展为翼,打造灵巧手第二成长曲线
投资要点: 微型传动行业专家,切入机器人灵巧手/XR等新兴赛道。兆威机电)
href=/003021/>兆威机电(003021)2001年成立,深耕微型传动系统(微电机+齿轮箱+电控系统)行业二十余年,2021年至今,公司拓展XR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等新兴赛道,打造多重成长曲线。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多元,包括智能汽车(2024年营收占比59%,下同)、消费及医疗(32%)、先进工业及智造(8.3%)与机器人(0.4%)。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25亿元(同比+26.4%),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25.1%),近年毛利率/净利率稳定在30%/15%左右。2025年,公司拟发行港股,募资主要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研发(重点投入灵巧手)、产能、销售投入及战略合作与并购,进一步打开成长天花板。 微型传动系统:行业呈现空间大、格局散、壁垒高三重特征,兆威目前为国内龙头,下游智能汽车业务是当下业绩核心驱动引擎。行业空间大,2024年全球/中国微型传动行业规模达1113/332亿元;格局散,玩家众多,公司营收位于中国第一、全球第四;壁垒高,行业具备技术、人才、客户及资金等壁垒。在下游智能汽车领域,伴随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辅助驾驶水平提高,微型传动系统单车价值量有望提升,经测算,2025年中国汽车微型传动系统市场规模约260亿元,公司市占率仅5.6%。目前,公司已在座舱、底盘及车身全面布局拳头产品,同时服务于国内头部整车厂及全球最大零部件供货商,智能汽车领域有望驱动公司未来几年业绩高增。 灵巧手:行业短期有望迎来突破性增长,中长期空间广阔,公司具备技术&研发&客户三重优势,灵巧手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第二成长曲线。短期来看,高质量人形机器人真机数据需求量大,灵巧手产业链有望迎来井喷式增长;中长期来看,中性测算下2035年全球灵巧手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兆威将主业微型控制领域优势拓展至灵巧手,自研传动系统+微电机系统+电控系统,实现核心组件+整手全面布局,并与华为及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主机厂签署合作备忘录,是国内稀缺的灵巧手标的。7月5日,兆威ZWHAND新一代灵巧手DM17和LM06系列发布,分应用场景布局2种传动(丝杠/连杆)与驱动(电机全/欠驱动)方案,指尖、手心与手背均覆盖柔性电子皮肤,全面升级感知系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兆威机电是微型传动系统国内龙头,下游智能汽车业务是当下业绩核心驱动引擎,公司凭借技术&研发&客户三重优势,切入灵巧手赛道,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77/3.49/4.63亿元,对应PE为100.1/79.3/59.9倍(2025年8月4日),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波动风险;新兴业务不及预期风险;海外拓展及宏观环境风险。
宁德时代
盈利水平稳健,市占率持续提升
宁德时代)
href=/300750/>宁德时代(300750)发布2025年半年报,归母净利同比提升超30%。2025H1公司实现营收1789亿元,同比+7.3%;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33.3%;扣非归母净利润272亿元,同比+35.6%。其中Q2实现营收942亿元,环比+11.2%;归母净利165.2亿元,环比+18.3%;扣非归母净利153.7亿元,环比+29.9%。Q2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为25.6%/18.6%,环比+1.2/1.0pct。 1)量:动力电池领域,根据SNEResearch,今年1-5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401.3GWh,公司装机量152.7GWh,同比+40.6%,市占率达38.1%,同比+0.6pct。储能领域,根据鑫椤资讯数据,2025年1-6月公司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根据公司公告,今年Q1公司实现电池系统销量超120GWh,Q2近150GWh(同比+30%以上,储能占比约20%)。公司上半年总体产能利用率保持在约90%的较高水平。 2)价:根据测算,按照Q1和Q2电池系统出货120/150GWh,且收入端仅考虑电池的情况下,对应Q1和Q2电池平均售价为0.71元/Wh和0.63元/Wh,Q2环降11.0%。当前公司定价模式采取金属价格联动体系,而二季度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则从单吨7.48万元下降至6.14万元,因此公司电池系统售价下行为情理之中。 3)利:根据测算,按照Q1和Q2电池系统出货120/150GWh,且利润端仅考虑电池的情况,对应Q1和Q2电池单位扣非净利0.099元/Wh和0.102元/Wh,Q2环比+3.9%。尽管售价下行,但单位盈利仍保持稳定。 动储新品持续落地,产品差异化优势建立。上半年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其中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等;在商用车领域,上半年公司发布了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而在储能领域,公司宣布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并且发布了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Stack。 乘用车和重卡换电业务推进顺利。截至7月底,公司乘用车换电站已建成400多座,预计可达成全年1000座建站计划;重卡换电站已建成约100座,全年预计建设300座左右。此外,公司与车企客户共同发布了20多款巧克力换电新车型,并与中石化、蔚来、滴滴等上下游企业合作,加速换电生态建设。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为664.2/801.5/948.7亿元,同增30.9%/20.7%/18.4%。以8月4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PE18.3x/15.2x/12.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新产品新技术落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