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7-7 8:06:40讯:
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一资本市场“稳定器”正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据同花顺)
href=/300033/>同花顺(300033)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创设以来,截至7月6日,已有639家(剔除重复)上市公司获银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支持,按贷款金额上限计算,总金额达1450.96亿元,其中回购贷款946.97亿元,增持贷款503.99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合计有418家上市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回购增持贷款;按贷款金额上限计算,总金额为910.84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自去年10月创设以来,上市公司回购或大股东增持股份,对资本市场稳定、提振市场信心产生了多维度的积极影响。
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显示,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今年5月,央行宣布将相关工具总额度合并使用,并将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至3年,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同时将上市公司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至10%,并将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纳入支持范围。此举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利用该工具的门槛和成本。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密集宣布获得再贷款支持。中国化学)
href=/601117/>中国化学(601117)控股股东获得工行5.4亿元增持融资承诺;京东方A获得建行18亿元股票回购专项贷款;龙佰集团)
href=/002601/>龙佰集团(002601)获得中信银行9亿元回购专项贷款;嘉化能源)
href=/600273/>嘉化能源(600273)获得中行5.4亿元回购贷款支持。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兼高级研究员包金刚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满足了其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使得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回购增持股票。
“回购增持再贷款为资本市场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释放了积极信号,显著提振了市场信心。”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这一工具的创设和使用,有效地稳定了资本市场。
从企业类型来看,获得回购增持贷款的企业(及股东)涵盖了A股各类型上市公司,其中民营企业数量最多,合计有410家,占比64.16%;国有企业(包括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181家,占比28.33%;此外,22家公众公司、20家外资企业、4家集体企业以及2家其他类型企业也获得了回购增持贷款。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表示,超六成民企参与,彰显出政策的普惠魅力与强大吸引力。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能够提供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以帮助上市公司及重要股东更有效地实施回购和增持计划,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积极回购或增持股份,也向外界亮出企业价值被低估的鲜明旗帜。
从回购增持贷款额度看,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最高的是东方盛虹)
href=/000301/>东方盛虹(000301),公司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37亿元;牧原股份)
href=/002714/>牧原股份(002714)、荣盛石化)
href=/002493/>荣盛石化(002493)位居二、三名,回购增持贷款金额最高分别为25亿元、18亿元。此外,京东方A、歌尔股份)
href=/002241/>歌尔股份(002241)、赛轮轮胎)
href=/601058/>赛轮轮胎(601058)等逾20家上市公司(及股东)获得的回购增持贷款规模上限超过10亿元。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以来,上证指数已基本脱离3000点的震荡区间,并成功突破3400点整数关。在今年4月7日,A股市场大跌之际,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家央企拟使用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达18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