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7月4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这标志着中船集团旗下两大船舶总装核心上市平台整合迎来重大进展。
对中船集团而言,此次重组不是终点,而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更高起点。
A股造船龙头“合体”在即 全面推进高质量整合、强化主责主业
自2019年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集团联合重组以来,作为同一控制下的两家上市企业,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在船舶总装领域业务高度重合。中国船舶集团自2021年出具避免同业竞争承诺后,持续探索整合路径。而选择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亦符合去年9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及中国证监会等相关政策导向。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整合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优质资产,推动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所属船舶修造及配套业务的协同优化,进一步提升研发制造实力。业内普遍预期,未来中国船舶将构建全球稀缺性龙头企业的估值逻辑,具备从资产规模、技术实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等多维度重塑国际造船格局的实力,进而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全球最大规模造船上市公司”驶近 “破浪”船舶行业上行大周期
合并后,中国船舶将在原有聚焦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领域的基础上,融合中国重工在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业务上的优势,进一步巩固和突出船海主业。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优化船舶制造板块的产业布局,增强下属各船厂的高端船型制造能力,推动船海产品向高端化转型。同时,对各船厂进行差异化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推动各船厂建立主建船型的竞争优势和壁垒。同时,打造“中国船舶”的品牌名片,在与船东、供应商及其他产业链相关方开展合作的过程中协同配合,凝聚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话语权。
依据中国船舶及中国重工2024年度的财务数据测算,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营业收入将逾13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展望未来,中国船舶有望通过进一步改善新接订单的结构,提高高附加值船舶订单的接单比例,从而提升整体的经营绩效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撑公司的市场价值和股东权益。通过重组,不仅将原本分散于两个平台的资产、订单、技术力量等资源汇聚至一个更为强大的“资本容器”中,有助于形成规模溢价效应;同时,采用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更凸显了协同价值的释放,充分体现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均衡考量。此次换股吸收合并作为A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案例,也为其他行业树立了改革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