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7-4 9:20:29讯:
7月1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显示,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科创板首发申请成功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会议审议。
禾元生物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IPO企业。6月18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分析人士表示,禾元生物的成功过会,成为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受益者,也为其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未盈利企业提供了成功示范。
禾元生物拟募资24亿元
禾元生物成立于2006年。招股书(上会稿)显示,禾元生物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公司核心产品HY1001(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已完成国内Ⅲ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已达到主要和次要临床研究终点。
招股书(上会稿)显示,禾元生物自成立以来,专注于水稻胚乳细胞表达体系的研究与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报告期内,随着多个在研管线不断推进,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药用辅料、科研试剂的销售,规模相对较小,导致公司持续亏损且最近一期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符合创新药行业的特征。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亿元、1.59亿元、1.17亿元;营收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万元、2521.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
此次科创板IPO,禾元生物拟募资24亿元,其中约有16.58亿元计划用于公司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剩余募资则投向新药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回溯禾元生物科创板IPO历程,公司IPO申请于2022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2023年1月19日,公司收到首轮问询函;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禾元生物进行了两轮审核问询回复。
第五套标准聚焦“市值+研发”
禾元生物药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无获批上市的药品,公司尚未盈利,本次科创板IPO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业内人士表示,禾元生物成功过会,是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增强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适应性又一典型案例。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五)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简单来说,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聚焦“市值+研发”,是科创板为支持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性的科技创新企业设立的特殊上市条件,主要针对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
科创板开板以来,已有20家企业按照第五套标准实现上市,均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相关企业在资本市场支持下持续投入研发创新,上市以来企业发展良好。据统计,2024年,20家企业合计营业收入超过140亿元,较2023年增长超40%;20家企业2024年平均研发投入5亿元,高于A股3.64亿元的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6月,20家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企业中,19家已实现核心产品上市,1家已递交上市申请。
增强制度包容性
科创板被视为改革“试验田”,而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是科创板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重要体现。日前,科创板又迎来新一轮深化改革——6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意见》提出诸多改革举措,如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
招商证券副总裁兼董秘刘杰认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重启与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进入精细化分层阶段。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通过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发挥这些投资者在科创属性判断和资本支持上的双重作用,借助这些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判断和真金白银的投入,帮助审核机构和投资者增强对企业科创属性、商业前景的判断。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以更好地对接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