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6-21 8:38:30讯: 导读:1 贺宛男:未盈利企业重启 IPO发出什么信号?2 桂浩明:白酒“折戟”资本市场 消费变迁下的投资逻辑重塑3 杨德龙: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 既要把握机会又要规避风险 1 贺宛男:未盈利企业重启 IPO发出什么信号? 在6月18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按下“重启键”,宣布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重启IPO。 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份,就有4家未盈利企业IPO被科创板受理。6月17日,国内领先CPU厂商上海兆芯集成IPO获受理,拟募资41.69亿元。近三年(2022年—2024年),上海兆芯集成的净利润分别为-8.03亿元、-10.43亿元和-13亿元。在这之前,西安奕斯伟材料(4月2日受理)、北京昂瑞微电子(4月16日受理)、上海超硅半导体(6月13日受理)等3家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相继获得受理。上述4家企业拟募资合计超过160亿元。 招股书显示,专注于大尺寸硅片(8英寸至12英寸)研发生产的上海超硅半导体,不仅是一家未盈利企业,而且还设置了表决权差异安排,实际控制人的A类股份为“特别表决权股份”,A类股份的表决权为B类股份拥有的8倍。由此,上海超硅半导体的实控人陈猛控制的A类股份表决权比例为51.64%。 从事高端CPU的上海兆芯集成,前三年(2022年—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7.27亿元、-6.76亿元和-9.51亿元。实控人上海国资控股59.69%。上海兆芯集成拟发行38287万股股票,募资41.69亿元。按此计算,其发行价为1.09元/股,有可能创下科创板最低发行价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科创板开板六年来,共有54家企业上市时未盈利,主要集中在半导体和生物医药行业,目前已有22家企业成功摘“U”。这54家带“U”的企业中,既有如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百利天恒、天岳先进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且让投资者获利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迟迟未能盈利、甚至越亏越多,深度“破发”,让投资者伤心不已的公司。如2020年7月15日首批上市的君实生物,发行价为55.5元/股,现价为33.02元/股;2020年10月上市的前沿生物,发行价为20.5元/股,现价为9.64元/股;2022年1月上市的亚虹医药,发行价为22.98元/股,现价为8.8元/股;2022年9月上市的近岸蛋白,发行价为108.19元/股,现价为35.07元/股。 上述企业中,有的还是无产品、无营收和无利润的“三无公司”。也许正因如此,在2022年7月以后,包括第五套上市标准在内的未盈利企业上市申请,已基本不予受理。 笔者从相关网站中看到,截至目前,科创板还有10家未盈利企业在IPO审核过程中。如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2022年11月受理,拟募资25.39亿元;武汉禾元生物,2022年12月受理,拟募资35.02亿元;深圳北芯生命,2023年3月受理,拟募资12.74亿元。上述企业目前显示均为“已问询”或“中止”,而哈尔滨思哲睿医疗和广州必贝特医药不但已“过会”,而且已“提交注册”,也只能予以搁置。 未盈利企业上市,从三年前暂停,到三年后重启,特别是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在内的“1+6”新政发布后,市场反应似乎并不热烈。在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供管理层和专业人士参考。 首先,第五套标准从原来主要针对创新药,扩大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扩大了硬科技的范围,这是一件大好事。作为中国人,谁都希望我们拥有世界一流的硬科技,而这当然离不开资本市场。 其次,关于科创成长层,有消息称,目前尚未摘“U”的32家科创板企业,都将被纳入科创成长层。并且提到,未来要调出科创成长层,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最近两年的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2)最近一年的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这个规定是不是需要一个期限?如果五六年之内(如像君实生物那样,上市6年仍亏损10亿元—20亿元)仍达不到,说明“成长”不起来,是不是也要有个说法呢? 第三,关于创新药,明确规定,核心产品需至少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关于其他行业,要求企业提供国家级科研背书或产业链验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技术商业化路径和持续经营能力进行更严格的问询。什么是“国家级科研背书?”应该要有明确且具体的说明。 第四,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即用资深专业机构是否有“真金白银”入股,相应地判断未盈利企业的科创属性和商业前景。支持在审的未盈利企业对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活动,老股东愿意继续增资还是不断减持,也是判断企业能否持续增长的因素之一。这些措施都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是得有量化标准。如果资深专业机构和老股东只是象征性地“试试水”,又将如何? 第五,管理层明确表示,实施“1+6”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希望在“投资者权益保护”方面也要有具体措施。“重启”还是要稳妥再稳妥,开展小范围试点,千万不能像前几年那样,一说放开,那些未盈利企业便争相上市,然后批量“破发”。(金融投资报) - CFi.CN 中财网 中财网版权所有(C) HTTPS://WWW.CFi.CN 3 杨德龙: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 既要把握机会又要规避风险 近期中东冲突升级,对全球油价产生较大影响。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急升,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加剧,甚至有可能转向全面战争的。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地,中东局势紧张也显著推高了国际油价。油价上涨将会导致很多以石油作为原材料以及燃料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压缩其利润空间。然而,对于拥有石油库存的部分石油公司而言,油价上涨可能会带来收入增长的利好。中东局势紧张也显著推升了市场的避险情绪,资金纷纷流向避险资产,而国际金价也因此在近期出现回升。此前,受关税战影响,黄金已经出现过一轮较大的上涨行情,创下3700美元每盎司的高点。尽管最近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但最近因战争风险再次攀升,反映出市场对于战争的担忧以及对避险资产的需求。 在贸易领域,中美已启动磋商。在日内瓦发布《联合声明》之后,通过磋商逐步形成协议,现已取得一定的积极进展。我国对美的稀土出口有所放宽,释放出积极信号。中美加征关税暂停90天,并可能进一步延长,为谈判争取了时间。中美贸易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和互利性,对于两国人民来说都增加了福祉。如果协议可以达成一致,对中美贸易回归正常化、推动全球贸易回暖都是有利的。此前,特朗普发起贸易战,对全球资本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美国出现股债汇三杀局面,长期国债价格暴跌,均反映出市场对美元乃至美国政府逐渐减弱的信心。特朗普在国内也承担了比较大的压力:贸易战引发的物价上涨,引起居民较大反响;近期洛杉矶发生的动乱,也体现出美国社会的不稳定和分裂。受到社会及经济上的压力,特朗普将更加积极的通过谈判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一致,从而减轻在美国国内的压力。 美元近期的疲软走势反映出投资者对于美元信用的担忧。美国近期的消费数据低于预期,进一步为美元走势形成压力。美联储目前处于两难境地:过快降息可能会导致美国物价上涨,通胀预期回温;若一直推迟降息,则会加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如今,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是无奈之举,进退维谷。贸易战对美国出口企业形成了较大影响,而特朗普态度上出尔反尔也削弱了资本对于美元的信心,预计美元短期内将维持弱势。 马斯克与特朗普分分合合,且一度决裂,反映出政客和企业家的观念冲突。特朗普的“美丽大法案”政策在美国内部也引发了大量分歧,甚至在共和党内部都出现了一定的反对声音。加州作为党的大本营,更是极力反对特朗普的政策,加州州长纽森甚至公开表示将起诉特朗普。实际上,特朗普的部分政策实际上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在美国国内遭到了一定的质疑和反对。 从资本市场看,美股近期有所反弹,但估值依处高位。预计部分“恐高”资金将从美股流出,以避免美股高位回落带来的风险。相比之下,港股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估值洼地,在7月份具备了一定的反弹动力。A股一直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经过五六月份的震荡调整后,7月份也可能会迎来一波新的反弹机会。如果中美谈判能够尽快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可能对A股和港股的回升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数据方面,中国5月消费增长较为明显,特别是以旧换新推动了相关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但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仍然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内需还需进一步提振。国内CPI已连续三个月录为负值(-0.1%),与2%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预计后续政策将不断加码,通过提振投资和消费来改善物价表现。因此,7月的反弹或将获得一定的政策支持。 相较于美元的弱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与我国贸易时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去美元化已成为明显趋势。尽管稳定币的推出暂时延续了美元霸权,但许多国家正有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防止美国利用美元实施制裁的风险。特朗普的近期关税战进而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从国际贸易来看,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而相关的人民币结算系统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这些制度性安排,包括跨境贸易方面的制度安排,都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A股市场经过一个多月的震荡调整,如今已具备了一定的反弹动力。7月份市场回升可能比较大,而部分券商更是提出三四季度市场迎来牛市行情的可能,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虽然目前尚未具备产生大牛市的条件,但是结构性机会依然突出,科技板块有望领涨,后续可能继续引领两市。科技领域,如人形机器人、AI产业链、以及创新药,还有近期比较热的脑机接口概念均代表了未来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受益者。如果下半年市场行情有所好转,这些细分板块有望领涨,率先产生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入场。整体来看,7月份的行情是值得期待的。 行业板块方面,人形机器人今年表现亮眼,在一季度一枝独秀。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我国继家电、手机、汽车之后我国最有潜力的产业。我国在制造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及成本优势,随着许多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发展机器人这个未来的大制造产业将会是重要战略。目前,人形机器人正从“0到1”迈向“1到10”的阶段,增长潜力极大。尽管如今仍受到智能化水平的影响,目前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酒店、商场、医院、餐厅、工厂等领域。但随着未来的技术进步,智能化程度提升,机器人未来有望进入家庭,成为像汽车一样,人手一台的产品。一旦进入到家庭,市场需求将会显著提升,产销量也将迎来极大增长。经过了二季度的调整,机器人板块有望重拾升势。 近期,部分新消费公司表现极为突出,有效地提振了投资者对整个板块的投资热情。新消费代表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而其独到的商业模式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不过,短期板块的大幅上涨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估值泡沫,建议投资者不要过度追涨,应当冷静客观的去思考未来消费的趋势是否是可持续的。传统消费品中、具有品牌价值的企业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虽然受到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传统消费增速也随之放缓,白酒行业也受政策影响出现回落,但品牌消费品在经济周期上行时有望实现业绩恢复性增长。此类资产在经历了一轮较大回调后,如今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观点供参考,投资需谨慎,图源:网络)(德龙财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