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富网(www.515558.com)2025-11-2 10:35:00讯:
它来了!科创板将迎国产GPU第一股。
随着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尔线程”)于10月30日成功拿到科创板的“上市门票”,整个产业链为之沸腾,相关概念股热度飙升。
这股热潮背后,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国产GPU稀缺标的的极高期待。放眼整个行业,一支代表着中国算力未来的“GPU天团”,正以高密度、快节奏的步伐,集体向IPO的终点线发起冲刺。
不难预见的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资本“芯”浪潮已然来袭。
摩尔线程获科创板IPO注册许可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摩尔线程科创板IPO注册申请于10月30日获得批准。此次IPO,摩尔线程拟募集资金高达80亿元,将主要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图形芯片等研发项目。

上市进程之迅捷,更为市场所瞩目。摩尔线程IPO于2025年6月30日获受理,2025年9月26日过会并提交注册,2025年10月30日注册生效,从受理至注册用时仅用时122天。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从0.46亿元跃升至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8%,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70.08%大幅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69.14%,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其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
当然,这个资本市场的宠儿从不缺乏“明星资本”的青睐,作为国产GPU的领军企业,背后站着中国移动)
href=/600941/>中国移动(600941)、深创投、上海国盛、中银国际、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以及腾讯投资、联想创投、中科蓝讯等投资方。
被称为“中国版英伟达”的摩尔线程,在叩响科创板大门的关键一步上顺利过关。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意义非凡。
对此,专家表示,摩尔线程获科创板IPO注册许可,是一次从技术突破到资本认可的关键跨越。这标志着中国在GPU这一战略高地的自主可控发展持续加速,更验证了科创板“1+6”新政对硬科技企业的精准赋能。
热度超标,带火相关概念股
在不远的将来,科创板将以最大的热情迎接国产GPU第一股。
面对这一消息,率先作出反应的是资本市场,摩尔线程概念股热度飙升、跟风上涨。截至10月31日收盘,直接或间接参股的中科蓝讯、初灵信息)
href=/300250/>初灵信息(300250)、联美控股)
href=/600167/>联美控股(600167)等小幅收涨。
值得一提的是,自摩尔线程启动科创板IPO以来,参股该公司的多家上市公司备受市场关注。其中,直接参股上市公司和而泰)
href=/002402/>和而泰(002402)股价一路飙升,截至今日收盘,报51.32元/股,股价较今年低点早已翻番。

和而泰K线图
与此同时,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回应摩尔线程持股以及合作情况,提示投资风险。
中天科技)
href=/600522/>中天科技(600522)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天金投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认购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根据摩尔线程招股说明书,该基金持有摩尔线程股权。
中科蓝讯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围绕GPU、AI及先进封装测试等高成长性领域,进行了前瞻性投资布局。其中,公司直接持有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85.43万股,占其首次公开发行前总股本的0.24%;公司合计持有摩尔线程约0.51%;间接持有上海燧原科技股份0.23%。
另外,健康元)
href=/600380/>健康元(600380)、越秀资本(000987)、初灵信息、七匹狼)
href=/002029/>七匹狼(002029)等提示由关联方参与投资,持有比例有限,对公司业务无重大影响。
国产GPU头部企业集体冲刺
放眼整个行业,一场国产GPU企业的上市竞速赛已全面打响,头部企业正密集递表、加速进程,抢占下一代算力竞争的制高点。
其中,沐曦股份热度空前。10月24日,据上交所官网消息,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沐曦股份的首发申请。晚于摩尔线程过会的沐曦股份,此次IPO拟募资39.04亿元,主要用于新一代GPU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
从成立至今,沐曦股份完成9轮融资。红杉中国、真格基金、经纬创投、中金资本等机构陆续成为其投资人,娃哈哈创投、七匹狼也在今年2月份的战略融资中加入进来。
业绩方面,目前沐曦股份尚未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沐曦股份实现营收0.53亿元、7.43亿元和9.15亿元,净利润为-8.71亿元、-14.09亿元和-1.86亿元。
与此同时,多家国产GPU企业亦在推进上市进程。有报道称,头顶“国产GPU四小龙”光环的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进入上市辅导期,目前仍在进行中;壁仞科技拟科创板上市的消息已在市场传开,但进展始终未更新。
有意思的是,整个10月,AI算力大事件接连发生。10月中旬,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称,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公司已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也就是说,其2025年中国市场份额从95%骤降至0%。与此同时,国产GPU企业沐曦股份、摩尔线程的上市进程正大步迈进。
基于此,面对巨大的供给空白,国产GPU企业精准发力。可以说,国产算力的东风已来,借势“起飞”的国产GPU企业不在少数。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国产GPU企业之所以“迷恋”资本市场,寒武纪或是一个典型个例。其作为较早登陆资本市场的AI芯片企业,其股价曾一度超越茅台,令众人艳羡。
但事实上,大部分国产GPU企业都仍处于巨额投入期,距离自我造血还有一段距离。因此,若要继续在这条“烧钱”的赛道完成追赶,谋求上市或是融资捷径。在此背景下,一方面市场窗口全面打开,全球AI算力需求爆发;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容量有限,谁先成功上市,谁就能获得更大的融资优势。
当然,上市不是终点,只是打开资本市场神秘大门的开始。未来,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国产GPU企业必须要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